巴基斯坦农业“千人计划”来华培训项目在华中农业大学隆重开班

发布时间:2025-08-25

8月25日,由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委托,华中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巴基斯坦农业“千人计划”来华培训项目隆重开班。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项目总监赛玛·瑙琳,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技术参赞汗·穆罕穆德·瓦其尔,湖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亚洲处处长谢蓉,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青平教授,国际交流合作部部长曾红霞,园艺林学学院院长徐强等出席开班式。会议由华中农业大学教育培训学院院长赵慧主持,190名巴基斯坦学员参会。

开班仪式现场(学通社记者 高言曦 摄)

青平向远道而来的巴基斯坦朋友们致以热烈欢迎。他表示,华中农业大学长期秉持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在农业科研与教育领域与巴基斯坦保持着紧密合作——通过人员互访、国际学术会议、合作平台共建、学生联合培养、科技项目协同攻关等多种形式,双方已收获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本次培训项目为期三个月,创新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科研指导+文化交流”的模式开展。青平教授指出,这一项目的开展,将成为中巴农业合作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他勉励各位学员珍惜学习机会,既要认真钻研理论、刻苦投身实践,持续提升专业素养与实操能力;也希望大家积极与中方师生交流互动,深入感知中国农业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发展经验,最终将在华期间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带回巴基斯坦,让知识与友谊一同在两国土地上生根发芽。

青平致辞(学通社记者 高言曦 摄)

汗·穆罕穆德·瓦其尔代表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以及华中农业大学致以诚挚谢意。他介绍,项目源于中巴密切合作:去年6月巴基斯坦总理访华期间,两国达成深化农业合作的共识,这一共识随后延伸至教育等领域,巴基斯坦政府据此推出“派遣1000名青年农业专业人士赴华培训”举措。他谈及,中巴友谊独特深厚,中国农业技术与投资能力,与巴基斯坦土地、劳动力资源互补共赢。后续培训将聚焦“果蔬加工、高端技术(无人机、物联网、人工智能)、水产养殖”等领域。同时,他对学员们提出三点殷切期望:一是掌握扎实且可衡量的专业技能,二是与中方伙伴建立持久稳固的合作关系,三是成为增进中巴民心相通的文化桥梁。展望未来,他表示,双方可在深化人文交流、加强知识共享、推动试点项目落地等方面开展长久合作,让中巴农业合作成果惠及更多民众。

汗·穆罕穆德·瓦其尔致辞(学通社记者 高言曦 摄)

赛玛·瑙琳在讲话中表示,此次培训远不止是学术授课,不仅以提升技术能力为目标,更致力于促进跨文化理解、激发创新活力,为两国搭建起友谊的桥梁。她提到,当前中巴农业领域合作正迈入更富活力的新阶段,中国向巴基斯坦分享的不仅是实用技术,更有宝贵经验与共促可持续发展的愿景。同时,赛玛・瑙琳对学员们寄予了深切期许:“你们不仅是培训的参与者,更是巴基斯坦的使者。在这里的学习更将深刻影响巴基斯坦的未来。”她叮嘱学员,回国后要肩负起多重责任,积极分享所学知识,也要勇于创新实践,将在华收获切实应用于破解巴基斯坦农业发展的实际难题。

赛玛·瑙琳致辞(学通社记者 高言曦 摄)

园艺林学学院院长徐强介绍了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的概况,以及学院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与巴基斯坦开展多维度合作所取得的成果。他提到,从学院与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携手共建“中巴园艺研究与示范中心”,到去年成功获批武汉市(中巴)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双方已构建起从种质创新到技术转化的全链条合作体系。此外,徐强院长还详细介绍了为此次培训班精心筹备的课程、相关资源及文化体验课等内容,并代表学院郑重承诺,将全力保障培训项目的顺利推进。

最后,培训项目学员代表穆罕默德・阿瓦伊斯发言。他向华中农业大学的精心组织与热情款待表达诚挚感谢。他强调,此次培训项目是让巴基斯坦农业专业人士提供推动行业发展所需技能与知识的关键一步。他表示,学员们未来将带着实用的实践经验回到祖国,以创新方案破解农业领域的实际问题。阿瓦伊斯提到,这一举措也彰显了中巴两国的深厚友谊。他相信,通过此类项目,双方将持续搭建合作之桥,成果将惠及两国几代人。

会议现场(学通社记者 高言曦 摄)

据悉,巴基斯坦农业“千人计划”来华培训项目是中巴两国元首外交承诺项目,巴基斯坦政府计划派遣1000名农业毕业生来华接受先进农业技术培训。华中农业大学承担190名巴基斯坦农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学员全部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有154人,学员将分成水产养殖与加工、果蔬生产与加工、智慧农业等3个专业开展为期3个月的学习。此次培训项目,既是两国农业合作情谊的生动延续,更是携手共促农业发展的务实之举。未来,随着项目深入推进,双方将深化农业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农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为推动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