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28日,华中农业大学“头雁”项目导师王春芳教授、袁改玲副教授深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州),联合博州农业农村局姚勇处长、吐尔地别克调研员,实地走访博乐市、温泉县、精河县等地渔业主产区。此行旨在精准对接“头雁”学员基地需求,现场把脉产业发展痛点,通过实地调研与技术帮扶,深化“头雁”孵化型培育,助力博州渔业振兴。
深入一线解难题,精准指导助渔农
在温泉县,导师们深入金池养殖合作社塔秀乡繁育基地、哈日布呼镇养殖基地和赛湖渔业公司繁育基地、冷水鱼加工厂,实地考察冷水鱼养殖产业。针对学员毕福洋、赵建飞等反映的冷水鱼养殖痛点——如虹鳟、高白鲑苗种孵化率低,以及水质管理、精准投喂、疾病防控等技术短板,王春芳和袁改玲现场开课。两位导师聚焦关键环节,从水温精准控制、水质科学调控、饲料智能投喂到疾病综合防控等维度,手把手传授了水产高产养殖与病害防治的核心技术,为养殖户送上“及时雨”。
头雁导师在养殖基地现场培训
聚焦盐碱水养殖痛点,科技赋能精准施策
博州利用本地盐碱水资源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尤其在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罗非鱼和草鱼等品种上取得显著突破,形成了一套融合科技与生态的养殖模式。在精河县,导师们重点考察盐碱水特色养殖产业现状。直面种苗品质、饲料投喂管理、养殖收益不稳等核心挑战,王春芳和袁改玲现场支招。两位导师围绕盐碱水质改良调控与耐盐碱品种筛选驯养等关键技术,与绿兴园合作社等养殖户深入探讨解决方案,为提升盐碱水养殖效益注入科技动力。
头雁导师在养殖基地答疑解惑
精准把脉投喂难题,科技赋能工厂化养殖
双河市巩哈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了温室养殖基地,配备高密度循环鱼池(直径约6米),通过自动控温(24℃恒温)、水质优化等技术和智能化管理,实现罗非鱼全年两季养殖,突破传统养殖的季节限制。针对学员季朋朋提出的大口黑鲈、罗非鱼精准投喂的关键技术瓶颈,王春芳教授立足鱼类生物学特性,从生长习性、营养需求差异到精准投喂策略等维度,系统剖析问题根源,为基地开出量身定制的投喂优化技术方案。
头雁导师在养殖基地技术指导
此次新疆博州之行续写了华中农业大学“头雁”导师对新疆学员的帮扶情缘。走访期间,博州农业农村局明确表态:下一步将携手华农,聚焦“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壮大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开发盐碱地水产养殖潜力”“强化优质苗种引进与培育”四大领域协同发力,通过深化校地合作,全面提升博州设施渔业的质量效益与核心竞争力,筑牢水产品稳产保供根基,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对“优质水产品”与“优美水域生态”的双重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