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4 月 儿科护理学(二) 自考真题

发布时间:2025-07-06

2024 4 儿科护理学(二) 自考真题 课程代码: 030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的,请将其选出。

1 .儿科临床特点不包括

A .起病急

B .来势猛 C .变化多 D .无危险

2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第二个高峰期出现在

A .婴儿期

B .幼儿期 C .学龄期 D .青春期

3 .儿童头围与胸围约相等的年龄是 A 1

B 2 C 3 D 4

4 .前囟的测量方法为

A .对角线

B .长边长

C .对边中点连线

D .短边长

5 .儿童时期特有的能量需求是

A .基础代谢

B .生长发育 C .活动消耗 D .排泄消耗

6 .护理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时注意

A .保持安静,减少刺激

B .多搬动

C .鼓励母亲抱起哺乳

D .可轻摇哄睡

7 .新生儿败血症的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

A .黄疸

B .贫血

C .无特征性表现

D .呼吸衰竭

8 .新生儿败血症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是

A .松解包被

B .使用退热剂

C .冰盐水灌肠

D .降低病房温度

9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最主要的护理措施是

A .喂养

B .复温

C .预防感染

D .补液

10 .儿童获取维生素 D 的主要来源是

A .药物补充

B .食物

C .晒太阳 D .睡眠

11.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引起骨质软化的表现为 A .手镯

B .肋骨串珠 C .方颅

D .乒乓头

12 .引起儿童秋季腹泻的是

A .诺如病毒

B .轮状病毒

C .柯萨奇病毒 D .星状病毒

13 .慢性腹泻是指病程超过 A 2

B 1 个月 C 2 个月 D 3 个月

14 .腹泻患儿的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A .积极服用抗生素

B .积极使用止泻剂 C .严格禁食

D .肛周皮肤保持清洁干燥

15 .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类型是

A .室间隔缺损

B .房间隔缺损

C .动脉导管未闭 D .法洛氏四联症

16 .法洛氏四联症患儿发生急性脑缺氧时应采用的体位是

A .仰卧位

B .俯卧位

C .截石位

D .膝胸卧位

17 .患儿,男,14 月龄,因面色稍苍白就诊,生后一直纯母乳喂养,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多 见,中央淡染区扩大,其可能的病因是

A .感染

B .未及时添加含铁辅食

C .先天储铁不足

D .吸收障碍

18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是缺乏

A .维生素 D B .铁

C .叶酸

D .维生素 C

19 .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典型表现为

A .外观清亮

B .外观血性 C .压力正常 D .外观混浊

20 .有关病毒性脑炎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大多数病程呈自限性

B .脑脊液外观混浊 C .一般不发热

D .治疗上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

21 .麻疹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 .肺炎

B .腹泻

C .心肌炎 D .喉炎

22 .麻疹患儿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是

A .不发烧

B .皮疹最先出现在胸腹部 C .疹间无正常皮肤

D .出现口腔麻疹黏膜斑

23 .关于麻疹患儿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是

A .积极降温

B .无需隔离 C .清淡饮食

D .多洗澡,清除皮屑

24 .有关流行性腮腺炎描述正确的是

A .腮腺炎患者是唯一传染源

B .呼吸道传播是唯一的传播途径 C .一般只出现在一侧

D .可引发睾丸炎

25 5 岁儿童的身高按照公式计算应为

A 110cm B 112cm C 114cm D 116cm

26 .患儿男,胎龄 33 周,生后半小时,入温箱,下列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 .温箱需提前预热

B .接触患儿前后均需洗手

C .喂哺时需将患儿抱出温箱 D .每天测量患儿体重

27 .判断儿童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是 A .身高

B .皮下脂肪层厚度 C .肌张力

D .精神状态

28 .新生儿,G1P1 ,胎龄 38 周,体重 2600g ,哭声响亮,四肢屈曲,脐带已结扎,此时最主要的护理措施是

A .保暖

B .喂养

C .沐浴抚触

D .接种卡介功苗

29 .患儿,女,3 个月,家长诉近两周以来患儿经常无诱因的出现哭闹,夜间入睡困难,易惊醒,多汗。患儿突发 惊厥,四肢抽动,两眼上翻。护士采取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A .立即吸氧

B .就地抢救,保持安静

C .遵医嘱使用葡萄糖酸钙 D .立即补充维生素 D

30 .轻型腹泻与重腹泻的区别主要是

A .发热程度

B .腹泻次数 C .大便性状

D .是否伴随有水电解质紊乱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31 .正常足月新生儿是指胎龄满                    ,出生体重在                    ,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

婴儿。

32 .水痘患儿皮肤黏膜相继出现和同时存在                    、丘疹、疱疹和                   各类皮疹。

33 .足月儿出生时已经具有的原始反射有觅食反射、                   、握持反射、                   和交叉

伸腿反射。

34 .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典型症状是                    、手足搐搦和                  

35 .母乳蛋白质以                    为主,钙、磷比例为                    ,利于婴儿消化吸收。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36 .新生儿期

37 .适中温度

38 .骨髓外造血

39 .法洛四联症

40 .头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41 .简述母乳喂养的优点。

42 .儿童生长发育遵循怎样的规律?

43 .简述口服铁剂的注意事项。

44 .一岁以内儿童计划免疫的“五苗七病 ”分别是指什么?

45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46 .请针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进行活动指导与饮食指导。

47 .患儿,男,2 岁,因“发热、咳嗽 3 天,加重 1 ”入院,3 天前患儿受凉后出现咳嗽、发热(T39.8℃) , 长自行给予感冒药和退热处理,今日患儿出现烦躁不安,气促加重,咳嗽剧烈,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既往体弱, 有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病史。体格检查:T39.9 , P132 次/分,R36 次/分,BP80/65mmHg。面色稍苍白,精神萎靡, 咽部充血,听诊双肺可闻及较密集中细湿啰音。

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

1)该患儿最有可能的临床诊断。

2)该患儿 2 个主要护理问题。

3)针对该患儿主要的护理措施。





参考答案:

  1. 一、单选题

1-5 DDACB  6-10 AAABC   11-15 CACDA  16-20 DBCDA

21-25 ADCDA   26-30 CBADD

  1. 二、填空题

31、37 - 42 周;2500g - 4000g

  1. 32、斑疹;结痂

  2. 33、吸吮反射;拥抱反射

  3. 34、惊厥;喉痉挛

  4. 35、乳清蛋白;2:1

  1.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 36、答: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 28 天称新生儿期。此期小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但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够成熟,易发生体温不升、体重下降、窒息、感染等健康问题,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尤其在生后第一周。

  2. 37、答:又称中性温度,是指机体维持体温正常所需的代谢率和耗氧量最低时的最适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新生儿的氧耗量最低,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热量消耗最少,而能维持正常体温。适中温度与新生儿的体重和出生日龄有关。

  3. 38、答:在正常情况下,骨髓外造血极少。出生后,尤其在婴儿期,当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等造血需要增加时,肝、脾和淋巴结可随时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感染及贫血纠正后即恢复正常。

  4. 39、答: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四种畸形: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肺动脉狭窄导致右心室压力增高,引起血液右向左分流,导致患儿出现青紫、缺氧等症状,常伴有杵状指(趾)、蹲踞现象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5. 40、答: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头围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胎儿期脑发育居全身各系统的领先地位,故出生时头围相对较大,约 33 - 34cm。头围在 1 岁以内增长较快,前 3 个月和后 9 个月都约增长 6cm,故 1 岁时约 46cm。头围测量在 2 岁前最有价值,若头围过小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过大提示可能存在脑积水等疾病。

  1.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41、答:母乳喂养有以下优点

  1. 1. 营养丰富,比例适宜,易于消化吸收,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2. 2. 母乳缓冲力小,对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利于消化。

  3. 3. 母乳含优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及乳糖较多,有利于婴儿脑的发育。

  4. 4. 母乳含有增进婴儿免疫力的物质,可增强婴儿的抗感染能力。

  5. 5. 母乳喂养经济、方便、温度及泌乳速度适宜,新鲜无污染。

  6. 6. 母乳喂养可密切母子感情,有利于婴儿心理及身体健康。

  7. 7. 产后哺乳可促进母体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加速子宫恢复;还可抑制排卵,有利于母亲产后恢复,延长生育间隔。




42、答:

  1. 1. 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具有阶段性,每一个阶段的发展均为下一个阶段奠定基础。

  2. 2. 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各系统器官的发育顺序遵循一定规律,如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则先快后回缩。

  3. 3. 生长发育的顺序性:一般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

  4. 4.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受遗传、环境等因素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存在个体差异,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性别、环境、教养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1. 43、答:口服铁剂的注意事项

  1. 1. 应在两餐之间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2. 2. 可与维生素 C 同服,促进铁的吸收。

  3. 3. 避免与牛奶、茶、咖啡同服,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4. 4. 口服铁剂时,牙齿可被染黑,可用吸管或服药后漱口。

  5. 5. 服用铁剂后,大便可呈黑色,停药后可恢复正常,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担心。

  6. 6. 铁剂治疗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至少持续 4 - 6 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以补充铁的储存量。

  1. 44、答:

  1. 1. “五苗” 是指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

  2. 2. “七病” 是指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和乙型肝炎。

  1. 45、答:

  1. 1. 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临床症状。

  2. 2. 出生后 2 - 3 天出现黄疸,4 - 5 天达高峰,5 - 7 天消退,最迟不超过 2 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 3 - 5 天出现,5 - 7 天达高峰,7 - 9 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 3 - 4 周。

  3. 3. 血清胆红素足月儿 < 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 < 257μmol/L(15mg/dl)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46、答:活动指导:

  1. 1) 急性期:起病 2 周内应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退、血压降至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后,可下床轻微活动或户外散步。

  2. 2) 血沉正常后:可恢复上学,但应避免体育活动。

  3. 3) 尿沉渣细胞计数正常后:可恢复正常活动。

饮食指导:

  1. 1. 限盐:水肿、高血压者应限制盐的摄入,每日食盐量 1 - 2g。待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后可恢复正常饮食。

  2. 2. 限水:水肿严重、少尿者应限制水的摄入,每日液体入量为前一日尿量加不显性失水量(约 500ml)。

  3. 3. 优质蛋白:有氮质血症者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可给予优质动物蛋白,每日 0.5g/kg;待尿量增加、氮质血症消除后应尽早恢复正常蛋白质摄入,以保证患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4. 4. 高糖:提供足够的热量,可给予高糖饮食以满足机体能量需求,减少蛋白质分解。



47、答:(1)该患儿最有可能的临床诊断。

  1. 1) 支气管肺炎:患儿有发热、咳嗽,气促加重,咳嗽剧烈,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咽部充血,听诊双肺可闻及较密集中细湿啰音等表现,符合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特点。

  2. 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3 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发热,提示可能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目前已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

(2)该患儿 2 个主要护理问题。

  1. 1) 体温过高:与肺部感染有关,患儿体温达 39.9℃,高于正常范围。

  2. 2)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有关,患儿咳嗽剧烈,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影响呼吸道通畅。

(3)针对该患儿主要的护理措施。

  1. 1) 体温过高的护理:

  • λ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每 4 小时测量体温一次,体温过高时随时测量。

  • λ 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头部冷敷等,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如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等,并观察降温效果。

  • λ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一般为 18 - 22℃,湿度 50% - 60%,衣着宽松,利于散热。

  • λ 鼓励患儿多饮水,以补充因发热丢失的水分,防止脱水。

  1. 2) 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护理:

  • λ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使用加湿器,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

  • λ 经常变换患儿体位,拍背协助排痰,拍背时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拍背部,促进痰液排出。

  • λ 遵医嘱给予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并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 λ 必要时可进行雾化吸入,使痰液湿化,利于咳出。

  • λ 若患儿痰液堵塞呼吸道,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应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此外,还应注意患儿的休息与营养,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以增强患儿抵抗力,促进疾病恢复。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呼吸、心率、精神状态等,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湖北文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