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高中升专科语文考前真题

发布时间:2025-09-29

 模拟2

一、单项选择题(请根据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选项。每题4分,共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下划线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qiè        xuè   敛声bǐng

B.      xuán  tún   而不舍

C. xiáng     zhǒng 韬光养huì

D. (yǔn)       shěng zhé   饿遍野

【答案】A

【解析】B琴弦(xián),锲而不舍(qiè);C孝悌();D吮血(shǔn) 饿莩遍野(piǎo),故选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拖沓  娇生贯养  伶俐  倜傥不羁

B.造次  索然寡味  迁徙  惨绝人圜

C.描摹  幅员辽阔  惶恐  法网恢恢

D.窥测  慷慨激昂  装祯  提要钩玄

【答案】C

【解析】A项中娇生惯养应为B项中惨绝人圜字应为D项中装祯应为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山东电视台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

B.张家界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山绿水,令人陶醉,令人流连忘返

C.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D.考试前,有些同学天天开夜车,搞得白天上课精神不好,这样就像缘木求鱼一样,效果是不会好的。

【答案】B

【解析】A项绘声绘色:形容描写生动逼真。对象用错;C项望文生义。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D项不合语境。缘木求鱼:爬上树去找鱼。比喻行事的方向、方法不对,必将劳而无功。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张教授把祖辈_________下来的秘方献给了当地的医疗部门,受到了人们的赞誉。

②望着那_________的夜空,他又回想起那_________的童年,因为每一颗星都闪烁着小时候妈妈讲给他的许多动人的故事。

③新上任的检察长衣着_________,其貌不扬,但脸上刚毅的神色似乎在告诉人们些什么。

A.流传   悠远   幽远   俭朴    C.留传   悠远   幽远   俭朴   

B.留传   幽远   悠远   简朴    D.流传   幽远   悠远   简朴

【答案】

【解析】“流传”是“事迹、作品等传下来或传播开”的意思,“留传”是“遗留给后代”的意思。悠远”指“离现在时间长或距离大”,“幽远”是“幽深”的意思。“简朴”侧重“简单”,“俭朴”侧重“俭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滋养人生、改变气质的价值不可小视。

B.恢复升降级的中超06赛季即将打响,人们担心的假球、黑哨等不安定因素,会不会将日渐失去公信力的中国足球,带进万劫不复的深渊呢?

C.我国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D.最近一段时间,中科院以及北大、清华等学府纷纷出台自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术腐败成风的情况下,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

【答案】B

【解析】句式杂糅,可去掉“具有”;C“创造了”“基础”搭配不当;成份残缺,应改为“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迷雾”。

 

6.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雕刻塑像本来是无言的,也可以拿来说明无言之美。____________.                                

①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

②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

③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更注重含蓄不露。

④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

⑤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

⑥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

A. ③④⑥①⑤②                   C. ③①⑤②④⑥ 

B. ④⑥②①⑤③                   D.  ①⑤③⑥②

【答案】A

【解析】从“雕刻塑像本来是无言的”可以看出下面应该先说雕刻的无言之美,再说雕像的无言之美。第③④⑥句说明的是雕刻的无言之美,第③句中的“所谓无言”是承接前面的“雕刻塑像本来是无言的,也可以拿来说明无言之美”故第③句应放在首位,第④句说明雕刻的特点,第⑥句“这种”代指第④句的内容。第①⑤②说明塑像的无言之美。第⑤句承接第①句的怒目和低眉,第②句是小结。故排序为:③④⑥①⑤②。

 

二、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列文章,选出合适的选项。(每题4分,共16分)

有一年春节期间网友编了两副诙谐的对联。副描述回乡时亲朋长辈的盘问上联考了几分什么工作能挣多少呢”,下联有对象没买房了吧准备结婚吗”,横批呵呵呵呵。另一副则是对这些盘问的神回复”,上联这个嘛呵呵呵呵”,下联那什么哈哈哈哈”,横批阿姨吃菜

虽是寥寥数语,但返乡年轻一代遭遇中国式盘问时的窘迫跃然纸上。年前恐归中的纠结年后压力下的逃离故乡在很多人心中成了想回去、回不去的痛楚。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些提问不也是亲友们对外面世界不同生活的一种想象和好奇吗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单刀直入的盘问和虚与委蛇的回答折射出价值观念的碰撞、认知方式的不同。而这背后则是城镇化过程中文化转型的大课题。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故乡绝不仅是舌尖的眷恋更是精神的栖居、心灵的归宿。不过城镇化的过程也是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的乡村文明向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城市文明演进的过程。变动不居中文化难免会逝者如斯。作家托马斯·哈代曾感叹英国的城镇化毁掉了乡镇的静谧和乡民的单纯强硬的现代化支持者印度著名导演雷伊也在后期电影中反思乡村文化的衰败。当前,走向城市的亿万国人也正处身这样一个文化的十字路口。

有人汇集了近60位网友的春节回乡见闻一个共同点是物质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却仍显单调。在微博上也有网友感叹回家后与亲友甚至父母都无话可说只能举头看电视低头玩手机。而中国式盘问也正显示出大城市与小城镇间、城市与乡村间的文化鸿沟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就是文化情趣的偏差、文化价值的溃散让哪怕最亲近的人也难以彼此心灵拢聚。文化落差让很多人的乡愁无处安放这是城镇化不能承载之重。

那些要用放大镜才能在地图上找到名字的众多城镇、广袤乡村正是我们的精神原乡如若失去了这样的文化根基我们的城镇化必将徒留空虚的躯壳。故乡不可能总是老模样那只是一种原教旨的乡愁不过中国式盘问也让人审思如何让我们的城镇化进程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这些不正是新型城镇化的文化蓝图吗轮城镇化浪潮中中小城市需要抓住超越自我的发展契机但更要思考的是在这样的历程中如何尊重文化记忆承续历史、滋养心灵、形塑认同让上演着文化变形记的人们不再是永恒的漂泊者、异乡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中国式盘问使返乡年轻一代年前有恐归中的纠结年后有压力下的逃离故乡在很多人心中成了想回去、回不去的痛楚

B.城镇化的过程是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的乡村文明向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城市文明演进的过程在不断变化中,乡村文化有可能会逐渐消逝

C.文化情趣的偏差、文化价值的溃散让哪怕最亲近的人也难以彼此心灵拢聚表现为回家后与亲友甚至父母都无话可说,只能举头看电视低头玩手机”。

D.那些要用放大镜才能在地图上找到名字的众多城镇、广袤乡村正是我们的精神原乡而城镇化必然让我们失去这样的精神原乡”。

【答案】D

【解析】D项曲解文意,原文第五段“如若失去了这样的文化根基,我们的城镇化必将徒留空虚的躯壳”,原文有假设条件,且是“城镇化必将徒留空虚的躯壳”而非“必然让我们失去这样的精神原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第一段两副对联可以看出面对亲朋长辈的盘问年轻人采用了虚与委蛇的回答其根本原因是年轻人畏惧提问内容所带来的压力

B.文化的十字路口指的是一方面是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文化的消逝;一方面是保留乡村文化乡村还能成为精神的栖居、心灵的归宿

C.文化落差让很多人的乡愁无处安放这是城镇化不能承载之重。加强乡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能够一定程度减小这种落差

D.城镇化过程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是保留乡村文化根基的有效措施

【答案】A

【解析】A项说法过于片面,原文第二段“单刀直入的盘问和虚与委蛇的回答,折射出价值观念的碰撞,认知方式的不同,而这背后,则是城镇化过程中文化转型的大课题”。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五段观点的是    

A.某地建造大型电子商务园将两村合并整合土地,标准化统一布局

B.某地引导村民保护古村村貌村民修整翻新老屋,房屋与周围古屋融为一体

C.某地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拆迁大面积圈地划块建单元楼

D.某地党员群众修缮革命旧址,依托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答案】B

【解析】AC两项都属于为了“现代化”大力拆迁整合,D项不属于城镇化进程的内容,这些都不符合第五段观点。

 

4.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A.对比论证

B.举例论证

C.归纳论证

D.演绎论证

【答案】B

【解析】举例论证,以英国的城镇化毁掉了乡镇的静谧和乡民的单纯以及印度著名导演雷伊反思乡村文化的衰败为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城镇化变动中乡村文化衰败的观点。

 

2、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第123题各6分,第47分,共25分)

种子被人踩在脚下

鲍尔吉·原野

种子比钻石更坚硬,在黑暗的大地里,谁知道种子是怎样钻开壳壁,从坚硬的泥土里生出芽呢?你看麦粒、玉米粒、苹果和梨的咖啡色的种子,每一粒都有坚硬的壳壁。它们比树皮更结实,坚定地保护着种子。雪白的种子在这样的壳壁里,从土里长出绿色的苗,比人生孩子更简练也更干净。小苗在阳光下齐刷刷地闪耀。如果说它们是一群孩子,孩子的母亲是谁呢?是小小的种子吗?这一点,植物和动物很不一样。动物和人类都是大的孕育并生产小的。人类母亲与婴儿体重之比约为二十比一。你看不到人类从一小块自身体分离的肉如手指或耳朵里长出一棵苗,长大变成一棵树或一个会行走的人。种子有巨大的能量。头几天,我又去了一趟三清山,看栈道旁绝壁上生出的松树。看不到树的根部有土,松树如从石头里长出来。摸松树的手感跟摸石头一样坚硬粗糙。当年一粒种子随风飘进石缝,长成这棵树。碗口粗的松树,至少长了几十年,它还要再长几百年,只因为当年的种子跟它说过一些话。一些话是多少句话?可能只有一句——长吧。因为没有其他的话——比如注意休息、保重身体一类话,松树一直在长。石头能吃多少苦,它就能吃多少苦。其实自然界没有苦这个词是人类发明的,环境、遭遇、快乐、苦恼这些词都是人类发明的,他们为了有所区别才发明这些观念。

种子多么神奇,大兴安岭接天蔽日的松树林都由种子长成。松树以深红的身躯挡住了风的去路,松针在树梢根根相扣,大雪下不进树林。在南方的山坡上,竹子正准备从每一寸土地冒出来,它的翠绿让青草黯然失色。地下的竹笋不知何时均匀地占满了山坡。如果把种子撒在桌子上,它们只是一些褐色、黄色、黑色和白色的果实,它们是沉默的,是世界上最小的东西。谁也不知道它们会发芽,长成城墙般的树林,长成覆盖大地的庄稼,长成花。谁也看不出朴素的种子里包含着花的基因。种子里哪一种物质包含着花的指令?红的、黄的、白的娇嫩的花正藏在种子里,有了土壤、阳光和水分之后,小苗出生,然后开出花来。这实在太神奇。如果创造世界的不是造物主,是谁呢只能是种子。种子是神灵。神在小麦、玉米的种子里住过或曾经住过,神住在松柏的种子里,住在鲜花的种子里,这是不会错的。世上应有好多神灵,火神自然住在火里,不用猜也知道河神住在河里而不是云朵上。五谷之神、树神和花神住在五谷草木的种子里,对吗?也许是对的。否则,种子怎么会有那样的耐心、那样的勇气发出芽来,创造五谷和树林?小鸟一定知道其中的秘密。鸟儿抢着吃各类种子,吃树籽、草籽和一切能生长的籽。小鸟意欲获得种子里含的巨大能量。果然,鸟儿得到了巨大的能量,秋天从北方飞到南方,这是何等了不起的工程。鸟儿像种子发芽一样飞行,天空上种满了小鸟栽种的透明的树林。

以人的眼光看,种子被埋进土里是深重的惩罚,如入十八层地狱,这恰是种子新生的机会。土里没有风景、没有天日,真正被踩到了脚底下,只适合做一件事——发芽。这里安静、无风,亦无喧哗。种子慢慢长出向上的苗,再长出向下的根须。这时种子完成了使命,壳壁等待腐烂,一棵植物诞生了,它是树,是庄稼,或一株花。貌不惊人的种子,每每做成了大事。它的渺小和忍耐让它在不经意之间改变了世界。世界原本是可以改变的有种子的话。

种子在黑暗潮湿的泥土里听到了自己的歌声,歌词里面有游动的白云,被风吹斜的细雨,有松鼠和蜜蜂的身影。种子歌唱它长出地面之后所看到的丰饶的大地。种子的歌声藏在土里,下雨时,歌的片段会跟雨水形成和声。春雨下在播下了种子的田野上,雨的声音里夹杂着一些混响,像雨落在草叶或纸张上的声音。人们对此未留意,其实这是种子的歌声,是低频,比大提琴的音乐还低沉,贴着地皮传过来又传到远处。而雨声是高频,刷刷刷,盖住了种子深沉的旋律。

选自《散文2016精选集》,有删改

 

1.作者为何说“其实自然界没有‘苦’”?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1)松树(自然物)的种子,本身有巨大的力量,所以松树的生长并无所谓“苦”。(2)“苦”这个词是人类发明的,人类从自己的感情出发,将自己的感觉投射到松树和自然物身上,才会觉得松树长在绝壁的石缝里是很“苦”的,但其实这是人类自己的想法,不是自然界固有的感受和观念。

 

2.第三段画线句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分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1)修辞手法:拟人、反问。(2)表达效果:拟人手法中,用“耐心”“勇气”等表现人的性格、品质的词语来写种子神奇的生长力量,既亲切,又生动形象。反问则是增强语气,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显得更有力量。

 

3.种子有哪些品性?请结合全文概括。

【参考答案】1)种子有巨大的能量,有神奇的生长能力,能长成遮天蔽日的大树。(2)种子是世界上最小的东西,虽然渺小,但是有勇气,能忍耐,能吃苦,能改变世界。(3)种子有巨大的创造力。

 

4.文中写道:“以人的眼光看,种子被埋进土里是深重的惩罚,如入十八层地狱,这恰是种子新生的机会。”请结合文本,分析这句话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  

1)结构作用:承上启下,承接前文种子在石缝、泥土中生长的坚韧描写,引出后文对种子“发芽即新生”的哲理阐述,使文章从具象描写过渡到抽象思考。呼应标题,“被埋进土里”呼应标题“种子被人踩在脚下”,强化“困境中的生命”这一核心意象,使结构更紧凑。  

2)内容作用:对比反衬,以人类视角的“惩罚”与种子实际的“新生”形成对比,突出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误解,强调种子在逆境中转化危机的能力。  

 

三、古代诗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第12题各4分,第38分,共16分)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翅膀的样子)

B. 醉翁之不在酒(意思)

C. 佳木而繁阴(秀气)

D. 之乐(喝酒尽兴)

【答案】D

【解析】A“翼然”译“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B“意”译“情趣”;C“秀”译“草木茂盛”。

 

2)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溪深而鱼肥”中“而”相同的一项是(    )

A. 饮少而辄醉

B. 泉香而酒洌

C. 暮归而岩穴暝

D.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答案】B

【解析】项与例句中“而”均表并列;A项“而”表顺承,D项“而”表转折。

 

3)翻译下列语句。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答案】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答案】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

 

2.阅读古诗,完成题目。(第14分,第25分,共9分) 

移居其二

 

陶渊明

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1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个充满生活情趣,喜爱自食其力,热爱田园的诗人形象。

 

2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农村生活的热爱。诗句表面上平平淡,而实际上却蕴含着深深的慨叹:农村生活是多么惬意,自由自在。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厌恶,和自己永远躬耕田亩的决心。

 

四、写作(60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文明,对比希腊、巴比伦等其他文明,只有华夏文明从未出现过历史断层与空白,以殷商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到今天。他说中国文化有特殊生命力”“不管到哪一代,中华文化,总在

材料二:600 多岁的故宫,早已一改严肃、古板的面孔,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将自己打造成一个超级网红”“故宫猫吸粉无数、朕已阅胶带纸热卖、《我在故宫修文物》爆火、各色口红手慢无、故宫紫禁城上元之夜灯光秀一票难求……故宫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优秀传统文化,振奋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材料三:国潮是一种现象,它须具备两个要素:其一,要有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基因;其二,要与当下潮流融合,更具时尚感。

要求:请根据以上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

 

【参考范文】

点亮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应燃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承担民族复兴大责。

深入挖掘,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昂起自信的头颅。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类学说在文化激荡中大放光彩汉朝独尊儒术奠定儒学正统地位明清时期,儒学结合时代特征发展创新……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由此我们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弘扬中创新,在创新中高昂起华夏儿女自信的头颅。

推陈出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挺起自信的胸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予以展示、创新才能推动文化兴盛。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技艺陶瓷微雕技术近乎失传。而王艺文却利用现代科技将其继承下来,一个人撑起了一项国家非遗项目。正是因为有着推陈出新的精神,王艺文最终将一项文化技艺继承并发展了下来这启示我们,面对优秀传统文化要在创新中弘扬,在弘扬中挺胸前行。

面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燃起自信的烈焰。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舞台,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当下,我们应通过一带一路等渠道将具有世界意义的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并展示出来用充满激情的自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为世界文明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她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当下的青年学生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今天我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剔除糟粕吸收精华承继本质,涵养精髓改造转化创新发展延续血脉开拓前行。承继盛世,我辈青年当你我共行燃文化自信担民族复兴大责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其根深叶茂万古长青。

湖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